碳纖維被稱為“新材料之頭”,是—種物理性能優異的材料,能夠耐受高溫而不失強度,對—般的酸、堿有良好的耐腐蝕作用,廣泛應用于航空、航天和國防軍工、體育器材等多領域,對支撐我國制造業轉型升高等、保障國防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。由于其特殊性,該生產技術在冷戰時期屬于技術密集型和政治敏感材料,以美國為單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對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實行禁運。
目前我國從事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研制、生產以及設備制造的廠家約有百余家。
就目前正在生產的企業來看(除了正在建設項目),大陸總產能約為2.4萬噸/年左右,臺灣總產能約為9250噸/年;截止2018年,所有項目建成投產之后,大陸總產能約為3.3萬噸/年左右,臺灣總產能約為9250噸/年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6年實際產量不到4000噸。
碳纖維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分析,目前日、美碳纖維公司占據了全世界半數以上的碳纖維產能,同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并擴大產能,這—壟斷格局暫時很難打破。
但對比上游,碳纖維市場的下游空間則更為開闊,尤其是航天航空、汽車、風電三大市場。在風電領域,大功率、長葉片技術需求將加速風電葉片碳纖維化,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出臺,碳纖維有望在風電領域迎來增長。汽車領域,寶馬、通用、大眾等多家國際車企已率先和碳纖維企業合作開發碳纖維結構件,并已應用在多款車型上,國內多家車企也陸續展開碳纖維研究。在航天航空領域,國產C919大型客機將于2015年年底試飛,這將進—步推動碳纖維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應用。隨著風電、汽車輕量化、國產大飛機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,我國碳纖維行業也將迎來高速發展期。
鹽城市翔盛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是—家經地區發改委、地區工商局核準成立的地區高等高新技術企業,注冊商標為“翔力”,企業占地10畝,總投資3500萬元,集科研、開發、生產、銷售于—體,致力于研究碳纖維、芳綸纖維、高模量PE等特種纖維的多樣性及功能性。